详情内容
中南建院规划设计事业部(省规划总院)成功举办“全域统筹·文脉赓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荆楚特色风貌管控协同创新”学术研讨会
所属分类:
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
2025-04-27
2025年4月26日,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指导,由中南建院规划设计事业部(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国土综合整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域统筹·文脉赓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荆楚特色风貌管控协同创新”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中南建院科研中心大楼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整治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省空间规划研究院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刘新卫,省国土整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光,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曙海出席会议并发言。
会议由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付军明主持。
付军明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本次研讨会以“全域统筹·文脉赓续”为主题,聚焦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荆楚特色风貌管控的协同创新,以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出台的《关于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中加强荆楚特色风貌管控的通知》文件解读、交流为基础,对如何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中彰显荆楚特色风貌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由学术报告、交流探讨与总结发言等环节组成。
本次会议既是对湖北开展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塑造荆楚特色风貌的创新性举措进行深入探讨,更是一次关于国土整治如何“既有形,又有魂”的思想碰撞!
01会议致辞:“山水与人文”的深度对话
胡曙海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胡曙海代表主办单位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两厅联合出台的文件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乡发展理念为指引,将荆楚文化基因融入山水林田湖草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治理的生动实践,介绍了中南建院持续深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荆楚派”建筑研究的情况,提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汇聚各领域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平台塑造“自然肌理与人文基因共生互促”的荆楚特色空间格局出谋划策,更好地服务文化创新战略实施,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做贡献。
02 学术报告:解码风貌管控的“湖北方案”
全域全要素风貌管控体系构建—暨《关于加强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荆楚特色风貌管控》文件解读
叶方霞
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五院总规划师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国土综合整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叶方霞总规划师深入解读了《关于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中加强荆楚特色风貌管控的通知》文件,介绍了我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协助两厅出台文件的工作背景、技术思路和内容要点,在深入研究湖北山川形胜、山脉水脉文脉等荆楚文化空间形态及荆楚派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中构建“三级管控-四维要素-分区施策”的全域全要素风貌管控与建设体系,给出湖北平原水网地区、丘陵垄岗地区、山地峡林地区的理想人居单元范式、风貌分区管控要点和全域整治重点任务,并对文件实施和下一步的细化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荆楚派建筑与美丽湖北建设》
郭和平
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湖北省荆楚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顾问
郭和平副总建筑师对荆楚派建筑的意义、建宗立派、文化探讨和前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他提出,“荆楚派建筑”是彰显湖北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探索,需从理论构建、设计实践到社会推广全面发力。他建议,荆楚派建筑应立足“亲和自然、灵动浪漫”的楚文化内核,融合层台累榭的造型与精细华美的装饰,形成独特风格。他呼吁,避免简单模仿徽派或西洋建筑,建议通过编制风貌规划、培育专业团队、打造示范项目,推动荆楚派建筑体系化发展,为美丽湖北建设注入文化灵魂。
03专家研讨:荆楚特色风貌与国土综合整治的协同发展之路
万艳华(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古今交融 楚风筑韵
万艳华教授提出要重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中村庄的选址,在布局上既要体现地域性,更要注重文化性,对于既有村庄的建筑风貌管控,不仅要满足现代功能的需求,还应融入荆楚文化的基因,突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传统技艺和民俗符号的活化传承,为城乡风貌赋予鲜明的文化标识。
何建华(武汉大学教授、博导):人地协调 文景共治
何建华教授解析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新时代定位,指出其是系统性改变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需统筹文脉传承与自然风貌修复。他建议湖北立足地域特色,构建分级管控框架,结合分区策略与文旅融合优化实施路径,并总结既有经验推动可持续发展。
柯新利(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文脉塑形 多维赋能
柯新利院长提出风貌管控需与文化传承并重,指出需注意做好几个关系的协调,在全域整治中平衡功能性、文化性与现代化需求。他建议挖掘湖北典型文化特色,处理好点面关系,并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整合风景园林、建筑、历史等领域知识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刘文平(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导):楚韵凸显 全域升级
刘文平教授认为应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中深度挖掘文旅特色资源,以地域景观资源激发新质生产力,工程建设应向场景营造转变,并明确风貌管控与建设的尺度要求。他主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如英国地域景观评估和日本资源管控立法,同时加强公众参与和技术指引,利用可视化技术搭建参与平台。
刘成武(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荆山楚韵 三级共治
刘成武教授建议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要充分尊重荆楚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应将荆楚特色风貌管控的有关要求纳入进去,二者协同创新的路径、机制、标准规范,需要进一步开展专项研究细化,通过明确正负面清单、加强宣传推广等方式指导地方。
黄海茵(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总规所副所长):智理前置 动态协城
黄海茵副所长剖析了全域国土整治的实践挑战,建议将风貌管控要点前置纳入乡镇规划以提升效率。她提出开发智能识别、合规预审等数字化工具,构建空间治理平台,并倡议设立特大城市近郊风貌协调区,建立全周期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孔凡婕(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规划所高级工程师):风貌赋能 文旅兴乡
孔凡婕高级工程师认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风貌管控协同研究对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建设意义重大。她充分肯定了湖北省“三级管控-四维要素-分区施策”风貌管控框架体系,建议将风貌管控纳入省级规划,细化分区施策内容,完善负面清单机制,并推动整治成果转化为文旅产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04结语: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胡曙海,省国土整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光,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刘新卫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
胡曙海
湖北省城市规划协会会长
中南建筑设计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胡曙海会长认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荆楚特色风貌的协同创新,充分体现了对三大演变规律的尊重,即城市与乡村演进规律、人口与人口聚集演变规律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规律,在这三个演变规律下,下一步的国土整治和风貌管控面临更多新要求和新挑战。他建议,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应做到三个适应性,一是要能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能适应乡村现代化生活的需要,三是要能适应地域文化发展的需要。
李光
省国土整治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李光主任指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核心任务在于立足湖北本土实际,探索符合国情省情的新模式。他提出国土整治工作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而应建立“理论通俗化、实施本土化”的创新体系,将全域整治专业理论与风貌管控任务相结合,转化为基层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方案。并且要求下一步要推动文件理论体系的落地转化,通过编制通俗易懂的技术手册等方式,让荆楚文化保护与国土整治实践深度融合,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这项工作注入人文厚度与创新活力。
刘新卫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
刘新卫副主任充分肯定了湖北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成效与创新性探索,对本次土地整治与荆楚风貌塑造协同创新表示高度赞扬。他认为,湖北主动创新,出台了全域整治与荆楚特色风貌管控的系统性文件,举办本次研讨会,充分说明湖北坚守了土地整治的初心、落实了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体现了湖北全域整治的特色品质。他建议,要在十五五整治规划编制中充分考虑特色风貌管控与建设的要求,在项目规划、建设中要立足文化自信,坚持“文化引领、特色彰显”的发展理念,将地方特色文化有机融入整治实践,满足更高品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求。他要求,要进一步细化研究,明确实施路径与操作方法,加强对地方的指导,争取尽快落地实施。
本次研讨会在多学科对话的热烈反响中圆满落幕。今天的研讨会指出国土综合整治与风貌管控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可以交织成“湖北特色”的经纬网。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湖北的山水田园间或将涌现更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荆楚新画卷!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还有省自然资源厅国土整治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继龙,党委委员、副主任黄宁,规划计划处处长张艳;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邵岚,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规划师、省规协国土综合整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位欣,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五院院长陈鹏。
相关公司新闻
04
/
25
相关公司新闻
04
/
24
相关公司新闻